天辰娱乐|“京剧电影工程”硕果累累

天辰注册报道:

记者 苗 春

4月23日、24日,中国电影博物馆迎来数十位京剧名家。“京剧电影工程”新闻发布会以及工程第二批重点影片《四郎探母》《红楼二尤》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《文姬归汉》的4场首映礼在这里举办。

作为相关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宣传部门及京剧界、电影界共同参与的重点项目,“京剧电影工程”自2011年开启以来,经过12年艰辛努力,拍摄了两批共21部作品,取得丰硕成果,“京剧电影工程”也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一座丰碑。

《文姬归汉》剧照

传承传播

国家京剧院原副院长、“京剧电影工程”艺术指导小组召集人赵书成介绍,“京剧电影工程”筹备之初就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艺术指导小组,后者由20多位京剧表演、理论等方面的专家和电影导演组成。每部京剧电影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:梳理润色剧本,挑选演员,舞台排练、展演并由中央电视台“空中剧院”栏目进行直播或录播,然后进入到电影拍摄阶段。拍摄完成后,还要召开专家论证会,将专家看完样片后的意见反馈给主创,再进行后期制作和补拍、重拍等。两个小组全流程进行认真细致、严谨科学的把控。

赵书成介绍,每部京剧电影的创作都历时两年以上,期间需要处理、解决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。有唱词的问题:比如《四郎探母》中有一句唱词是“绑在那芭蕉树上”,有专家指出,这出戏的故事发生在北方边地,那里没有芭蕉树。经过多方追根溯源,确定正确的字眼为“花镖柱”。还有演员挑选和协调问题:打破院团、流派界限,从众多优秀演员中挑选适合角色的演员已经不易,但还有难上加难的问题,比如拟在电影中饰演主角和配角的多位演员,在各自院团排演这出戏时都饰演主角,如何实现强强联合就很重要。天辰娱乐

赵书成说,12年来,艺术指导小组开了60余场专家研讨会,会议记录共约200万字。每次会前大家都认真准备,会上直言不讳,一针见血。如今,多位老艺术家已逝世,他们的艺术真知和对这项工程的拳拳之心令人感佩。

老中青艺术家在这些影片中都奉献了自己的绝佳表现。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是京剧“骨子老戏”,汇集了叶少兰、尚长荣、朱强、张建国、孟广禄、寇春华、叶金援7位当下的京剧名家。他们都是各自行当的领军人物,其中最年轻的也已年过花甲,还有的年近九旬。“京剧电影工程”可以说是对京剧艺术的一项“抢救”工程,意义非同一般。

80岁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,是大家一致推荐的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中周瑜的扮演者。虽然他跟父亲叶盛兰以及多位前辈学过这出戏,自己也表演、教授过几十年,但他生怕“自己的年岁导致达不到标准”,接受这个任务后,每天坚持练功两遍,拍电影时稳健地完成了动作。他还十分注重表现周瑜的精气神,因为父亲叶盛兰说过要“心与神会”,很多心理活动要通过眼神去表现。片中有个舞剑的片段,他反复拍摄了多次,新做的厚底靴有点硬,把他的脚磨破出血了,他就在伤口上包块纱布,再穿上靴子继续拍。天辰娱乐

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剧照

舞台演出和拍京剧电影有哪些不同?在《文姬归汉》中饰演蔡文姬的程派名家迟小秋说,拍电影时要注意导演的分镜处理,而且搭景后表演的范围比原来的舞台小,自己依然要把圆场跑好、水袖抖好,“演员要有这种适应能力”。另一方面,电影表演需要比舞台表演更加细腻,因为电影镜头会放大演员的表演,突出表演的生动性和丰富内涵,舞台下的观众看不到演员眼含泪花等细节,电影观众却能接收到这种情感的交流,受到感染,所以在表演时也要恰到好处,“既不能不够,也不能太过”。

多年来,除了剧场演出,传承传播京剧已有“音配像”“像音像”等多种形式以及“空中剧院”等电视台、电台的栏目,产生了广泛影响,为什么还要把京剧经典剧目拍成电影呢?

赵书成认为,首先在于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,作为舞台艺术的京剧,满场也只有几百人顶多上千人看,而电影是大众艺术,“将京剧经典剧目拍成电影存留下来,可以长线放映,更有生命力”。其次,这样下功夫、花心血组织全国最优秀的演员演出,打磨作品,极为难得,创造了很多佳话,很有价值。再次,每部京剧电影都请资深专家对唱词和念白进行了精准的翻译,配了中英文字幕,便于走出国门,到世界各地放映。“京剧电影工程”两批影片在海内外电影节上至今已获得各种奖项50多个。天辰娱乐

守正创新

天辰平台:www.tcptzc.com

在第二批“京剧电影工程”剧目中,程派名剧《文姬归汉》和荀派名剧《红楼二尤》均由导演夏钢执导,登上大银幕。同为女性题材,《文姬归汉》和《红楼二尤》的拍摄却各有特点。

《红楼二尤》剧照

《文姬归汉》的大段唱腔突出体现了程派特色,但全剧戏剧性较弱,往往蔡文姬独自站在台上唱很久,被戏称“开演唱会”。如何破解这个难题?夏钢认为,拍摄京剧电影“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造”。他综合吸收以往数个版本的长处,对整部戏的叙述方式进行了一些改变,比如把原来开头的匈奴入侵改成蔡文姬在大帐里弹琴,思念家乡,再倒叙她逃难时遇见匈奴左贤王的情景。中间和结尾也有些改动,还增加了两段根据蔡文姬《胡笳十八拍》创作的合唱。

蔡文姬的多次大段“独唱”,有的通过用龙套举镖旗、变换队形以及蔡文姬做一些骑马动作来化静为动;有的采用蒙太奇手法,插入大雁北归的画面和她梦见孩子们来到身边的镜头;而最后的最长唱腔段落,夏钢用俯拍仰拍、远景近景进行丰富的调度,迟小秋也进行了积极的配合,最终演来合情合理,观后感人至深。天辰娱乐

虽然迟小秋以往曾经留下过不少演出录像和“音配像”作品,但她仍然非常看重《文姬归汉》这部电影,因为她觉得“艺术品位和艺术高度不同”。她透露,现在她的舞台版就是按照电影演的,“感谢艺术指导小组专家们的把关和整体打造,给我留下了一个升华后的版本”。

《红楼二尤》的拍摄难度,在于《红楼梦》相关影视作品较多而且家喻户晓,但这部京剧电影投资规模较小,却需要呈现《红楼梦》尤其是大观园的诸般景物,还要表现生动复杂的人物。怎么办?夏钢进行了很多思考。他带领全体演职员一起反复读《红楼梦》,不断加深对原著和剧本的理解,研究荀慧生先生对原著所作的改动。最终影片对尤二姐、柳湘莲等人物有新的解释和表现,不但专家满意,观众也很认可。另外,这出戏的演员相对年轻,渴望多学习、多展示自己,夏钢就启发他们在做好京剧程式化表演之外,多挖掘角色的内心,增加表演的表现力,演员们觉得很有收获。天辰娱乐

导演马崇杰出身于京剧世家,算上这次执导的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和《四郎探母》,他已经为“京剧电影工程”拍摄了4部影片。他认为,京剧电影应既保留京剧的精华,体现戏曲的美感和京剧本身的韵味,又能在电影当中让观众发现观看舞台表演时看不到的东西。

比如《四郎探母》这出“骨子老戏”已经形成了相当规范、严格的程式化表演。马崇杰用虚拟拍摄手法,营造了这出戏的空间结构,比如萧太后宫殿内外场景都采用了虚拟拍摄,不但不影响演员的唱念做打,而且给演员带来身临其境之感,提供了表演上的心理依据。

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这出戏上世纪50年代曾经拍成纪录片,成为难得的京剧电影经典。“京剧电影工程”这次再拍这出戏,马崇杰认为,不仅要含有纪录元素,保留演员们表演的精粹,还要用电影镜头讲故事。他在电影中采用了较多视效特技,比如草船借箭时对水和船的处理;也使用了丰富的镜头语言,比如诸葛亮借完东风回夏口,周瑜派兵追来那场戏,就采用了运动镜头。

《四郎探母》剧照

好评如潮

《四郎探母》《红楼二尤》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《文姬归汉》这4部京剧影片已于4月25日公映。观影后,一些戏迷表示:“没想到在电影院里观看京剧电影,视听效果不输现场听戏。”“还是熟悉的故事与唱腔,名家们的演绎通过电影镜头语言的再创造,更加生动。”而对于影迷来说,在电影院里看京剧也是十分新鲜的体验:“随着故事的推进,我被京剧名家的表演感染了。”“不愧是国粹,和电影融合起来相得益彰。”一些年轻观众表示,通过京剧电影,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。天辰娱乐

“京剧电影工程”21部影片已全部入藏中国电影博物馆,这里将不间断地安排公益放映。“京剧电影工程”展览也同步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展,将长期举办。

“京剧电影工程”是促进电影艺术和京剧艺术高度融合的一项跨界工程。北京京剧院院长、剧作家刘侗说:“这样的融合、跨界,共同见证和促进了中国电影与中国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。”本文配图均由出品方提供

[责编:张晓荣]

天辰登录:www.tcptzc.com

相关文章

2168525397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